对标投资策略的替代方案:用供应链投资策略捕捉行业爆发的胜率更高

对标投资策略的替代方案:用供应链投资策略捕捉行业爆发的胜率更高

Tags
供应链投资策略
Published
August 18, 2025
Author
Sy
市场已经习惯用“对标策略”去投资——看到美国市场的成功标杆企业,然后在国内寻找类似公司跟随布局。比如,把特斯拉对应比亚迪,把苹果对应小米,把微软对应金山办公,看到美国热门AI公司就布局国内大模型企业等等。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抓住短期热点,有时还能超越。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目标公司都能长期成功复制美国标杆的路径。有的整车公司可能因为技术或市场环境没跟上,有的AI公司可能研发落后,有的消费品牌也可能产品不被市场接受。
有没有人也意识到,如果我们想提升胜率,或许更应该把目光转向供应链投资策略:在当今的全球供应链市场中,关注行业上游的供应链企业,尤其是那些在行业爆发时需求会同步增长的公司。
为什么?因为无论哪个终端公司最终成功,行业上游的供应链企业都是直接受益者。而且这种策略还能得到基本面的支撑,适合做右侧交易——当行业趋势已经明朗,需求爆发在数据上可验证时,布局上游企业更稳健。
举几个例子:

新能源汽车

  •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半导体业务
  • 电机及电控零部件:汇川技术、方正电机
  • 充电基础设施:特锐德、国电南自
无论整车公司谁胜出,上游企业订单都会同步增加,收益更稳定。

人工智能与算力

  • GPU/AI芯片与算力硬件:寒武纪、芯原股份
  • 服务器与存储:浪潮信息、曙光信息
  • 云计算基础设施:阿里云、华为云相关核心供应商
即便部分大模型公司未能成功,上游硬件与算力需求仍会爆发。

半导体与显卡芯片

  • 晶圆制造与封测:中芯国际、长电科技
  • 核心材料与设备:北方华创、华微电子
显卡或AI芯片销量波动不影响上游产能与材料需求增长。

消费品(减肥药、健康品)

  • 原料药供应商:华润三九、康恩贝
  • 包装与物流:大秦股份、晨光生物
当海外爆款带动国内消费热潮,供应链企业直接受益,而不依赖单个品牌的成败。

因此

对标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短期热点,但风险较大:目标公司可能失败、估值被短期人气推高、过度依赖外部信号。而供应链投资策略更稳健:上游企业受行业整体需求驱动,无论终端公司成败如何,收益更可预期。
因此,我现在更倾向于这样的投资逻辑:观察全球或美国行业热点分析国内行业整体爆发趋势布局上游供应链需求爆发的企业
这样既能把握趋势,又能降低单个公司失败的风险,让投资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