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从钢铁到光伏,从面板到新能源车,几乎每一轮产业浪潮都像一次冲锋——短时间内全民加速,全行业扩产,价格一路压低;
而当景气消退,又在价格战和亏损中快速下行,直到外部力量出手托底。
这种节奏的背后,有一种长期稳定的性格底色:能忍、能冲、能吃苦。
1. 能忍——熬得住寒冬
在许多行业的低谷期,海外同行早早选择关停或缩产,而我们习惯咬牙挺住。
这种忍耐不只是企业的生存技巧,更是一种集体心态:“再苦再难,熬过去就有希望。”
于是,即便价格跌破成本线,依然有人选择继续生产,把库存堆到仓库外的空地。
这种能忍,让我们在多轮全球竞争中守住了阵地,但也意味着产能出清往往推迟。
2. 能冲——一旦有机会,就全力加速
在判断方向正确时,我们会把资源在极短时间内汇聚到目标产业。
地方政府争相招商,资本市场慷慨下注,企业连夜上马新产线。
这种冲劲,让我们能在新能源、储能、通信等领域,在几年内实现全球领先。
但它的另一面是——当信号灯转黄时,惯性太大,列车依然往前冲一段。
3. 能吃苦——把冲锋进行到底
冲锋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硬仗。
在扩产高峰期,车间灯火通明,工地24小时作业,研发团队连续数月无休。
这种吃苦能力,是项目能落地、成本能迅速下降的关键。
而在价格战中,这种吃苦也变成了“低成本死磕”的底牌——哪怕利润被压到几乎归零,也能靠效率和体力撑到最后。
4. 这种周期曲线的形状
“三能”叠加,形成了独特的产业曲线:
- 上升段更陡:因为冲得快
- 高位区更长:因为忍得住
- 下行段更急:因为迟迟不减产,直到价格崩塌
- 复苏更快:因为吃苦能力保证了重整效率
这不是教科书里的平缓周期,而更像一次次的冲锋——激烈、短促,但成果显著。
5. 对投资的启示
理解这种“三能节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拐点:
- 高景气往往持续到你怀疑它“过头”的时候
- 下行期来得突然且猛烈
- 外部托底信号常常意味着真正的底部不远了
- 复苏期机会集中、时间短,适合顺势而为而非恋战
在这样的节奏下,投资就像参军——要学会随冲锋而进,见转向就收,不恋战,不拖延。